close

摩托羅拉曾做過調查,二十啷噹的年輕人說,「如果沒了手機,愛情肯定活不下去了」,別小看這個調查,這可涉及了相當根本的「主體性」問題,同樣的問題如果問另一個,嗯,例如40多歲的女人好了,可能會得到很不一樣的答案,說不定啊是:「如果沒了愛情,要手機幹嘛」──手機與愛情,究竟誰是誰的載具?人與機器,究竟孰為主體?

 

不妨以 6 個階段來觀察人與機器(人)的關係變化:

 

1,十九世紀,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 Frankenstein)開啟了人類對科技的恐懼,人類擔心會製造出一種自己最終將無法控制的東西,也就是機器人

 

2,近 20 年前,尼葛洛龐帝在《數位革命》(Being Digital)一書裡預言:「21世紀,人類將會發現他和機器說話的時間不少於,甚至多於他們和其他人類說話的時間」,現在看來他好像說對了。

 

3,在羅賓威廉斯主演的電影《變人》裡,「人」是機器人的進化可能,機器人很羡慕人類,一直想要變成人;這時,人類可還是相當有自信的呢。

 

4,然而,到了《 AI 人工智慧》這部電影,機器人已經有血有淚/有智慧;而有感情的機器人是人類心中最深層的恐懼,因為人類自認優於機器人的,就在這裡。看到機器人有可能會超越、駕馭人類,人類從機器人手中奪回控制權的戰爭開始了,於是大量撲殺機器人,而機器人則無奈逃亡。

 

5,我讀到 MIT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羅德尼布魯克斯的著作《我們都是機器人》(Flesh and Machines),裡頭說,人和機器人已經很難明確分別,我們將活在「人中有機器人,機器人中有人」的所謂人機一體世界。這個「大同世界」快來了嗎?

 

6,不幸的是,故事可能還沒有結束──如果未來真像《駭客任務》這部電影所述:2199年,地球的主人換成了機器人,人類則被迫活到地心,並且成為機器人的能源(機器人從人體身上萃取電力,以維持其系統,多恐怖的反撲!),人類必須透過革命方式重新取回生存的權利與尊嚴,而此時的革命方式是:人類要變成電腦駭客,潛入電腦主機(好吧,你要說是「母體」也可以),去改寫讓機器人變成如此模樣的電腦程式,然後機器人滅亡、電腦主機毀滅,人類才能得到自由、回到真實......

 

問題是:「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而摩托羅拉的調查結果卻似乎已經預告了人不一定是主體的世界即將在人類自己的意志下出現;一旦莊周夢蝶的迷惑失去了論述的魅力,將會讓許多人感到憂心、恐懼;是的,人與機器人的關係演化將不再是科技問題,而是哲學問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